《月亮与六便士》读书笔记

文章目录

记得初中的时候就看到过这本书,一直没有读过,书名也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,十几年过去了,在这个惬意的午后,画了几个小时拜读了此书。

读完了后,触动是有一些的,譬如作者对「心中的故土」的描述,让我心有戚戚然。抛开个人情感和道德情感,斯特克利兰这个主人公还是被塑造的挺好的,追求梦想,内心坚定。

「理想」这两个字眼带着光芒。可我是个俗人,我依旧无法超脱于另外一些词语给我带来的温暖:责任、家庭、爱情。有的人愿意过着平平淡淡,按部就班的安稳生活;有的人乐于冒险,不甘平凡。这些都没关系,这都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。

不喜欢斯特克利兰的原型高更,同时毛姆在这本书里,自始至终流露出的对女性价值的评判,我也非常讨厌。

下面是一些精彩段落的摘抄:

卑鄙与高尚,邪恶与善良,仇恨与热爱,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当中。

常言说,痛苦使人高贵。这不对;让人行动高尚的,有时是自满得意;而痛苦,往往使人变得心胸狭窄,充满仇恨

  • 斯特克利兰夫人在得知斯特克利兰是为了理想出走后,诅咒她的丈夫。「我」的感叹。

为什么你认为美——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,会像沙滩上的卵石,一个漫不经心的路人,随随便便就能捡到?美是美妙,是奇异,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,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美。而当美出现,它并非为了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。要认识它,你必须重复和艺术家一样的奇异之旅这是一首他唱给你的旋律,要想再次用心聆听,就需要智慧、感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。

  • 斯特洛夫夫人对斯特克利兰的画作不以为然,但德克·斯特洛夫却评价很高:

我不认为她曾真正喜欢过自己的丈夫,女人心中的爱,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,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。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,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,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;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,总相信日久生情,世俗之见,如此牢固。说到底,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虞的满足,财产殷实的骄傲,受人爱慕的愉悦,以及家庭圆满的得意;女人赋予这种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,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。但这种感情,在面对激情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。

  • 「我」对斯特洛夫夫人背叛斯特洛夫的思考。

爱需要有甘愿示弱的态度,保护他人的愿望,尽心竭力、取悦对方的渴望——总之,爱需要无私,或者至少将自私隐藏得了无痕迹;而且爱也需要矜持。

  • 「我」觉得斯特克利兰是不会爱上斯特洛夫夫人的,在「我」看来,爱是什么?

她极力隐藏的,不只是一个让她感到耻辱的秘密。她的欢乐是绝望中的欢乐……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,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的牺牲。

  • 斯特洛夫夫人死后,她的秘密被斯特克利兰讲出来了:她在罗马的一个富人家里当家庭教师,这家的公子勾引了她,在生孩子前却赶走了她,斯特洛夫遇到了她,和她结了婚。

世界冰冷而残酷。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。我们必须深怀谦卑。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。我们必须隐忍地生活,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。让我们去寻求淳朴、善良者的爱吧。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。让我们保持沉默,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,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。这才是生活的智慧。

斯特洛夫离开伤心地巴黎回荷兰时和「我」的告白,「我」认为这只是他破碎灵魂挣扎。

他正竭尽全力向挣脱掉某种束缚着他的力量。但是这究竟是怎么一种力量他又将如何寻求解脱,我一直弄不清楚。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。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,只能靠一些符合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;而这些符合并没有共同的价值,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、不确定的。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拜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,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。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,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,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。我们好像住在异国他乡的人,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,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、深奥的事情要说,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、平庸的话。

  • 是啊,语言不一定是交流的和表达的唯一和最佳途径,因人而异。

我觉得,有些人,并未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。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,他们却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;这故乡在哪里,他们并不知道。在他们的出生地,他们是异乡人,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,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,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驿站。他们仿佛身处异地,举目无亲,孤身一人。也许,正是这种陌生感,才让他们远走他乡,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永恒居所。

  • 2016年我乘坐在从北京到西安的高铁上时,有类似的感触。

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。让他四处奔走。他是一个永远跋涉的朝圣者,被一种神圣的怀乡之情所困扰,他体内的魔鬼对他冷酷无情。有些人追求真理,坚定不移,为了实现它,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……

  • 最终,斯特克利兰留在了帕皮提岛上,最终在这里,他找到了自己的圣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