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东站的一次聚会

文章目录

上周日参加了军哥(程军)组织的一个粉丝线下聚会,略有感悟。

军哥之前在贝壳、饿了么任职过,目前处于自由职业状态,这次他借着给「顾家集团」担任技术顾问的机会,就在杭州拉了一个场子,聚会地点放在了顾家的办公楼里,就在杭州东站附近。

来了大概有四十人,到场率还挺不错,军哥讲得也很实在。整个活动的大概流程是:顾家集团(事业群还是集团?)的 CTO 分享了在容器化选型上的一些思考,然后是个人的自我介绍环节,最后军哥分享了「技术人必备的7种思维」、「职业选择」、「副业选择」三部分的内容,整个活动大概持续了3个半小时。

下面是我的一些零散想法,想到哪就写到哪了,也不整理了,贵在真实吧。

1、到场37人,几乎每个人的公司和成长路径都不相同,生命真是参差百态。与此同时,在场的90%以上的人工作都是在5年以上了,但是令我惊讶的是,很多人对职场的生存法则认识地非常粗浅

2、同上,军哥分享的「技术人必备的7种思维」,其实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了,但的确还是有不少人对「思维训练」和[心智成长]的理解知之甚少。可能是之前我花了一年的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并深度实践了的缘故,对于这些方法论我已经不没有什么新鲜感了:「以始为终」、「目标思维」、「共赢思维」、「产品思维」、「抄作业思维」……太多的概念了,事实上,这里面的一些我已经开始践行了:

如,「目标思维」,我在2019年年终总结中写到:

获取知识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,或者是满足某方面的好奇心。解决问题就是在树立目标。抛开目标谈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个伪命题。我们太希望找到一套速成的标准答案了,这是在中国体制教育下长期驯化出来的思维惯性,你不可能通过构建一套知识体系去打败生活、工作中的所有问题,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定是目标导向的。

又如「产品思维」,我在2020年年终总结中写到:

把自己变成一个品牌,要让别人提到你的时候,呈现的是「这个人做得东西,肯定是靠谱的,我会认真对待。」这样一种形象,从一封邮件,一个PPT,甚至是一次活动,都要认真对待。

3、心智成长(个人成长、职场成长)方面的文章我读了不下上百篇,书也看了十多本,我发现很多概念其实是贯穿了众多作者的观点的,不知道是互相「借鉴」的缘故,抑或是「成功的人都是相似」的原因。我个人认为是后者,诚然,诸多的方法论通过精炼的文字抽象后,是可以去学习、模仿和实践的,但落到每个人的身上,效果就千差万别了。

4、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是「执行力」和「以终为始」,前者是一切方法论的基础,这一点军哥在分享的时候没有提到,我觉得很可惜。在场的很多人的提问,太过于关注方法论的概念或者操作的具体内容上了。譬如,有个小伙子说他也认识到了「目标思维」的重要性,近一年也在实践了,但是效果不好,所以想问军哥有什么解决方法?这种提问我觉得不是一个好的问题,因为对方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一无所知,怎么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呢?关键点还是在于自己,需要对自己的工作、学习、工作进行全面地深度复盘,「认识你自己」是最难的,德尔菲神庙的铭言诚不我欺。

5、小、中、大厂之间的信息壁垒太深了,很多我们内部使用很成熟的技术,外界居然一无所知,这一点也给了我一点警示:如果我跳出大厂后,没有这么多信息渠道,知识体系是否还能更得上呢?是否会影响自己后续的技术决策呢?我仔细想了想,其实也还好,通过公开演讲、检索、内部信息,是可以对领域技术的进展和轮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。

6、丰富的人生需要尝试,生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。会上一位老哥分享他的经历时提到:他去小店购物,恰逢店里的发票机坏掉了,他主动提出来进行合作,承担后面机器的运维,老板当即同意,同时支付了他每个月1200的酬劳。当然,我对这个事情的真实性是存在的怀疑的,譬如,既然每个月也1200的支出,为何不更换一台机器或返厂呢?发票机又不贵。当然,除开这一点,如何提升个人对商业和需求的敏锐度,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

通过这次聚合,更加坚定了我目前坚持的一些理念,如「每日/周/月/年计划」、「功利读书法」等,错误的路有千万条,成功的路径都是相似的,保持谦逊,不断复盘,每天更新自己。